看得见的广播:声音媒体的变迁与可能
秋妍信息科技
2023-06-01 16:14:19
51
0
随着传输和视听技术的发展,广播不断突破媒介壁垒,在立足声音优势,创新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节目内容、生产流程和传播手段等进行深度创新,让视觉维度赋能广播的融合之路更加坚实,创造广播可听、可看、可用的更多可能性。
让广播“看得见”的探索实践由来已久,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些电台就通过在大型活动现场和人流密集场所搭建“透明直播室”的方式,让听众可以看到直播间内主持人直播的情况。这类户外直播室以大版块节目设置、热线电话互动和主持人现场直播为主要特征,弥补了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缺憾,建立起广播与听众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桥梁,并逐渐成为广播室外直播的常态方式延续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电台开始在广播直播间安装摄像头,听众可以通过电台的官方网站看到主持人的实时画面,让以往神秘的广播主持人露出“庐山真面目”,基本实现了广播日常直播的“可视化”。然而广播可视化1.0时代的不足也显而易见──镜头单调、主持人和观众缺乏互动、视频终端比较单一、视频内容不够丰富。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受众更希望通过可视化手段和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听”以外的其他信息,“可视化广播”开始出现在手机APP以及各大商业音视频客户端上。许多电台开始在移动直播平台设立官方账号,除了使用视频同步直播广播节目内容外,也通过拍摄广播“幕后”故事、制作短视频等方式让听众转化为粉丝,参与到节目之外的多场景互动,为广播带来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空间。
在这个阶段,广播与移动直播平台的结合不仅让听众获得了更全面的节目信息,更有助于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用户粘性,助力节目传播力和价值的提升。但是主持人并没有将视频直播作为节目内容的重要部分,也没有完全融入节目直播、互动以及分享。融媒体时代,广播正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元的媒介融合手段实现广播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传播”,“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应运而生。与广播可视化2.0时代不同,全频可视化的广播具备素材丰富、视频技术升级、实时互动和平台融通的特征,让“可视化”真正成为了广播节目的一部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和经济之声等广播频率开设的视频直播间配备多通路高清摄像头,实现“多条分轨视窗”+“多屏自由拼选”的5G时代广播可视体验;在背景墙设计了LED屏幕用于展示节目视觉海报、视频图片和主题资料等,借助图文内容辅助声音信息的传递;受众可通过留言、点赞和投票等方式抒发观点,与主持人设置的话题展开互动。从营销角度来说,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直播间能够通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媒体技术让品牌营销传播变得更加多元立体,如在直播间画面中设置品牌贴标、在可视化大屏幕展示品牌信息、在互动抽奖中提供品牌赞助的奖品等。